去年以来,市社保中心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上先行先试、大胆探索,在以“互联网+”为背景的现代社保经办服务模式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,我市兖州区、泗水县被确定为全省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县级先行单位,“社会保险待遇资格‘静默认证’”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经办全流程数字化”“电子退休证”等5个应用场景入选第一批应用场景,成功迈出了“数字社保”第一步。
信息化助力 服务提升“有温度”
高度重视“数字社保”建设,全面推进经办服务模式从业务驱动向数字驱动转变。以“一链办理”为突破,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合作,打破“部门壁垒”和“信息孤岛”,做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衔接,通过与工商部门数据共享,新登记单位可以实现社保自动开户;通过“爱山东”APP积极推进电子证照的使用,服务对象无需再出示实体证照,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;依托“互联网+社保”开通网上服务大厅、“济宁社保”微信公众号和自助一体机等方式办理社保业务,为服务对象提供“不见面服务”;积极对接部、省级政务服务平台,推行“跨域通办”,单位基本信息变更、企业职工参保登记等19项业务实现“全省通办”,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、社保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等27项业务实现“跨省通办”,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。
大数据赋能 数据共享“不跑路”
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,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流程再造,推进认证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,借助惠民补贴待遇资格认证平台,整合公安、民政、交通、卫健、医保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数据,与个人户籍、民政死亡殡葬、疫苗接种剂次、健康码、住院结算等22类轨迹的数据对接,形成了“以大数据静默认证为主,远程生物识别自助认证为辅,社会化服务疑点信息精准核实兜底”的数字化资格认证体系,使退休人员在“无感”“勿扰”中实现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。
数字化驱动 业务经办“加速度”
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,按照“存量数字化、增量电子化”的总体思路,分“两步走”,不断推进社保档案由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型。第一步,上线运行济宁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一体化系统,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业务经办系统的电子化同步;第二步,加速推进历史业务档案数字化加工,按照电子档案相关文件标准,对现存社保业务纸质档案,有计划、分批次、分类别地进行数字化扫描。目前,三分之一存量档案已完成电子化扫描、录入和上传工作,极大提高了所存历史档案的查询效率。
文章转载自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