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,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,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、治理和防范公共资源配置领域风险,以加强标准化、流程化、数智化、公开化“四化”建设为抓手,打造阳光交易,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。今年以来,累计进场交易866项,交易额71.65亿元,为政府节约资金1.64亿元。
加强标准化建设。推行服务事项标准化,不断加强交易流程、交易制度、平台建设、监督管理等标准化建设,制定3部制度汇编。实行场所设施标准化,整合交易场所物理空间,设置交易服务大厅,为各交易主体提供更加舒适、便捷的服务。实施进场项目标准化,严格按照《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(第一批)(第二批)》的规定执行项目进场交易,下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招标、采购项目“应进必进”的通知》,大力推进应进必进,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超过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项目100%实现进场交易。
加强流程化建设。按照服务流程制定了业务咨询、项目登记、场地安排、公告发布、交易过程保障、成交公示(公告)、合同公开、资料归档、数据统计、档案查询等服务细则,进一步明确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、申办资料、办理流程、办理时限等,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和效率,减少制度性成本,实现无差别服务,增强交易主体获得感。同时加强流程间的衔接和管理,确保进场交易项目规范运行、全程留痕。
加强数智化建设。实行预约开评标场地、“不见面”开标、远程异地评标、CA全省互认、网上合同备案等,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,为交易主体节约招投标成本。大力推进电子保函应用,业务已扩展至政府采购、房屋建筑工程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5个招投标领域,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推动政府采购、建设工程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,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真正实现“零跑动”。
加强公开化建设。明确信息公开范围,将交易内容、交易流程、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进行全面公开。不断创新信息公开方式,综合利用门户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公示栏等平台和办事大厅等场所,多渠道发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。切实规范公开工作流程,扩大群众监督范围,增强公开实效,努力实现服务全流程公开化。
文章转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